当前位置:k8凯发天生赢家 > 文章阅读 > 正文

昭君出塞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-k8凯发天生赢家

原标题:从“昭君出塞”,看中国古代的“和亲制度”

“昭君出塞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因为早在我们中学的历史课本中它就已经被当做教材了。那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“昭君出塞”的故事,并以此来看一下封建时代下的“和亲制度”。

王昭君——剧照

王昭君原本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,因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,故而没有被皇帝选上。竟宁元年(前33年),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觐见天子,自愿当汉朝的女婿。汉元帝便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。呼韩邪单于也十分高兴,便上书元帝表示愿永保边塞和平。王昭君之出塞几十年的时间里,汉朝和匈奴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。不仅如此,昭君出塞还为日后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,并且还大大加强了中原与草原的文化交流!

王昭君去世后,其墓被称为“青冢”,这个古迹经历数千年,却一直都被保存了下来。因为这在内蒙人心中,王昭君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物,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一种民族友好的象征。她的墓,与其说是墓穴,还不如说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!(翦伯赞)

王昭君——剧照

但是现在还是有人反对昭君出塞,在他们看来,昭君出塞就是民族国家的一种屈辱表现。简单来说,就是降低所谓的身份,去和匈奴人搞什么和亲政策。但是这种说法在历史学家们看来,他们是万万不能苟同的。

为何呢?

王昭君——剧照

要知道,在封建时代想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,那是绝不能做到像我们今天一样,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,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就行。在封建时代,主要依靠的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,简单来说,就是两国的统治者商议好了,是和平还是战争。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,主要的是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,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。而我们所说的“和亲政策”就是改善这种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。

当然了,这种和亲,也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出现的,因为有一些和亲是自愿的,还有一些则是逼迫的。造成两者的原因,主要还是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。如果一方强盛,那么很可能就是带着逼迫的形式,向另一方提出条件,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也只有答应。这种便是带有逼迫性质的和亲。

王昭君——剧照

但是,昭君出塞是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的。所以,我们在看待和亲制度是,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,一味的持反对态度。如果一昧反对的话,那么请问,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?

也请你思考一下,欢迎留言,写出你的看法!

资料参考:《翦伯赞 · 内蒙访古》、《中国通史》

随机文章

网站地图